1. “金融教父”高福波:敛财近亿却“穷怕了”早餐都不舍得喝牛奶

      金融
      2022 12-17 04:27:20
      分享

        ?恐怕未必,年薪140万,位居正厅级领导干部,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高福波的案例便是一个警示。

        2021年5月11日,吉林省法院公开宣判了这个140万年薪,却同时犯下贪污、受贿、行贿、挪用资金等罪名的高福波案件审判结果。

        从2000年到2017年,高福波共收受贿赂7160万元,吞并公共财产2138万元。总涉案金额接近一亿元人民币。

        以普通老百姓一个月三千五的工资计算,一个普通老百姓需要33年,期间没有一分支出,才能比得上高福波一年的收入。

        而一个基层的老百姓,如果想要赚到9000万元,则需要高达2142年。更为令人惊奇的是,高福波就算贪污了如此庞大数额的赃款,平日里的生活依然十分吝啬。

        他就如欧也妮葛朗台一样贪婪吝啬,仿佛金钱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信仰,甚至家里每天的早餐,都舍不得喝上一口牛奶,只是稀粥就着咸菜填饱肚子。

        早在2007年的时候,高福波的年薪便已经达到了140万人民币。除了高福波的收入,他的妻子同样出生于干部家庭。

        可以说,就算高福波一分钱不花,仅凭妻子的工作和收入,就可以确确实实养活一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。然而,高福波的妻子,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苦水。

        高福波吝啬,他不仅吝啬,而且占有欲十分地高。如果只是早饭吃咸菜喝白粥也就算了,但是高福波的吝啬是方方面面的。

        每个月妻子只要一发工资,高福波便会走上前来收走妻子的存折,将存折里面的钱全部转到自己的账户下面。按照高福波的说法,他们要尽可能地“理财”。

        项链首饰?不可能卖;孩子的玩具?不可能卖。稍稍奢侈一点的用品,高福波都会吝啬地拒绝。就连妻子生日时一起去买鞋,高福波的吝啬也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      然而在高福波妻子生日的这天,她看上了一双特别好看的皮鞋。然而高福波看了一眼售价1200人民币之后便拉着妻子离开了店铺。

        最后还是妻子软磨硬泡死缠烂打,高福波才终于肯拿出400块钱,买了另一双相对便宜妻子并不喜欢的鞋子。

        生活吝啬,饭菜没有丝毫油水,就连住房也极为吝啬。他和妻子居住的,是2005年购买的一套普通商品房,然而高福波的单位,曾多次给员工分配过住房。

        作为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,信托公司的一把手,高福波曾经就分到过两套面积最大的房子,然而高福波却不愿居住,只是将房子转手就卖了出去。

        按照高福波的话语:房子能住人就行,住得再好,不如卖出去把钱存起来。按照高福波所讲,正是因为小时候穷怕了,所以才对存钱如此执着。

        1961年,高福波出生在吉林的一个普通农家之中。同别的村民一样,小时候的高福波生活并不富裕。

        他的吝啬遗传自他的父母,也同样遗传自当时的贫困。在高福波小的时候,他的父母就时刻不停地在高福波的耳边谈论钱的问题。

        父母还教育高福波,他们是农村人,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,就是努力用功读书。你不读书,就得回来种地。吃不饱穿不暖,还得处处看人脸色低声下气。

        家里的贫困和父母灌输的教育,深深影响了高福波的一生。在高福波被捕,于狱中回忆自己曾经的生活之时,曾有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。

        但是一家人还是很快乐的,饺子做好了也就端上了餐桌。谁曾想,传了两辈子年久失修的屋子墙皮忽然掉了下来,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刚刚出锅的饺子上面。

        家里人为了让高福波吃上一顿完整的饺子,就将没有受到影响的饺子放在高福波碗里,他们则将剩下的饺子拍落粘上墙土默默放进嘴中。

        那一天本是高兴的除夕夜,可高福波却一边哭着,一边吃着盘里的饺子,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赚大钱。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,钱一定要越多越好!

        于是在1988年,师范院校毕业的高福波来到了一所学校当起了老师。这是个铁饭碗,工资说得过去工作也稳定。

        但是这还不够,对于高福波来说,这样的工资只是能够自己不饿肚子,他需要钱,大量大量的钱,要让钱多到一辈子花不完。

        银行这个岗位,每天都要接触到钱。论起看见钱的数量,高福波是满意了,可是这些钱却都不是自己的。

        他这个人虽然吝啬虽然贪婪,但并不妨碍高福波工作刻苦。他想要晋升,想要更上一层楼,想要拿到更高的工资,想要得到更高的地位。

        而在当时,银行的晋升途径,也确实是谁业务能力强谁肯吃苦,谁就能踩着别人坐到更高的位置。高福波,便是在万千银行金融系统员工中的那一个幸运儿。

        他太渴望钱了,别人不干的生意他会干,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挠破脑袋也要办成。所以在2000年,高福波鱼跃龙门,完成了自己的大翻身。

        这一年,他凭借自己的业绩和党员的身份,晋升成为吉林省白山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并兼任理事长职务。

        而到了2007年46岁的高福波终于到达了自己的人生巅峰,也就是吉林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。而这,是一个正厅级别的岗位。

        年薪140万,有社保有专职司机,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奖金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。但是高福波还是没有满足。

        早在他成为理事长的时候,对于钱的执着就已经将高福波拉入了深渊。他赚钱和爱钱不是为了买什么东西,不是为了做什么事情,只是因为他心中的“病”。

        这种病,名为“贫困”。哪怕自己手里的钱财再多,高福波都没有满足的一天。他只是把钱攥在手里深深沉醉,甚至不惜收受贿赂。

        第一次受贿是在什么时候呢?高福波已经记不清了,但是根据高福波在监狱中的回忆,他知道自己第一次收受贿赂,便达到了5万美元。

        对方要求的不是什么难事,只是想让高福波在方面给自己提供那么“一小点”的便利。高福波收下了这笔赃款,他既兴奋,又带着心中极度的不安。

        他害怕找到自己,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收受贿赂的事情。但是对方将事情做得很隐秘,没有人发现他们这一笔交易。

        于是高福波开始了第二笔贿赂。他很激动,因为这种赚钱的方式,要比自己的工作简单太多。不需要他费多大的事情,只需要自己的几句话就可以把钱装入口袋。

        根据网站披露,他的贪污受贿之路,就如同大部分一样循序渐进。他不是忽然堕落的,而是从拒绝到欲拒还迎再到后来麻木接受的。

        2006年5月,一个私企的老板找到了高福波,为了同高福波拉近关系,这个老板直接赠送给了高福波一套位于长春的200平米住宅。

        于是,他贪婪的终于被彻底引爆了。自这之后,凡是来找高福波的人,只要钱给得够多,在高福波的范围之内,高福波一律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
        而他不仅没有因此受到检查,反而职位越做越高。2007年6月,高福波接任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、董事长。

       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,哪怕他一直贪污受贿,依然帮助公司解除了6.5亿到期担保,依法解除被冻结的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股权近5亿元。

        这样傲人的成绩,令公司根本想不到高福波竟是单位的一个蛀虫。公司只是看到高福波给公司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利益。

        不了解高福波的人,在这些数据之后,也只能看到他获得过的5项市级科研进步奖以及一个省级科研进步三等奖。

        外人一看高福波工作能力这么突出,工作手段这么高明,工作效率这么出众,便不会将高福波同“”联想到一起。

        文章中写道,高福波上任的时候,公司风险资产巨大,原公司高管人员涉案,公司频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。

        董事长这个职务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终点。因此,如果长久在这个职位待下去,那么那么难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去扒自己的底子。

        于是在2015年,高福波主动辞去了自己董事长的身份,并扶持了自己曾经的亲信李伟,继续担任这一职务。

        这样一来,承了高福波的人情的李伟,自然不会对高福波斤斤计较,而高福波也能趁机隐退,让自己淡出众人的视线。

        然而,天网恢恢疏而不漏。虽然高福波用尽了一切办法,用金融知识以及他人代持股等方法遮掩自己的犯罪事实,但是只要做了就总会露出马脚。

        2018年12月5日,吉林省纪委监委对高福波展开了调查。因为他人的举报,高福波终于走进了监察机关的视线月检察机关取证完成,正式将高福波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        因为高福波所作所为极为隐蔽并且数值庞大,高福波的案件直到2021年5月11日才被公开宣判。

        在监狱的采访现场,高福波十分悔恨。他说自己心如刀绞悔之晚矣,不仅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,更是没有带给家人幸福和更好地生活。

        但贪欲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,“穷怕了”绝不是分子的脱罪理由。法治社会里,只要是违法乱纪者,都必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
        他是明白这些的,所以才想到要转移风险,转移资金。像这样隐藏极深的“大老虎”,他们对于国家的威胁,才更加巨大。

      The End
      网站介绍,适用于多行业站点,您可以在后台>全局配置>定制标签>站点介绍中进行修改此区域内容。